开元棋牌,开元棋牌官方网站,开元棋牌APP下载
“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开局伊始,习指明方向、提出要求。
这五年,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区域发展差距有效缩小,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正在加快形成。
这五年,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城与乡双向奔赴迸发出澎湃活力。
这五年,国家物质基础更加雄厚,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上海,C919总装厂房,驾驶舱客舱设备、飞机起落架、机翼……数百万个飞机零部件汇集于此。
这其中,约10%的零部件、50%的铝材、50%的复合材料结构件来自江苏,舱门、发动机隔热材料来自浙江。
上海、合肥、杭州、苏州等长三角城市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绘就长三角聚势而强的生动画卷。
俯瞰神州大地,雄安新区因协同发展应运而生,中国星网已迁驻办公,华能、中化总部项目即将投用;港珠澳大桥客流车流频创新高、高铁14分钟跨越深港,横琴口岸最快20秒通关;川渝按照大产业、细分工的模式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我国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所罕见。习深刻阐明:“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
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区域发展新形势,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全国“一盘棋”,因时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施策,东中西贯通、南北方协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集聚产业和人口,正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2024年三地经济体量占全国的40%以上。长江经济带沿江11省市加强协同联动,促进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黄金水道正加快释放黄金效益,2024年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1%。
“十四五”以来,区域协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东部地区用能中,有40%来自“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能源大动脉。“东数西算”通过东西部枢纽节点绘就区域算力协同新图景,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约占全国70%。西部地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7万列、占全国近一半,实现“内陆变前沿”。
出疆入藏、沿江沿海沿边、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骨干通道建设加快推进,“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贯通,连接全国超80%的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总量。“十四五”期间新增布局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无到有、惠及患者4亿多人次。“特岗计划”5年间累计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补充约25万名特岗教师。
“2020年至2024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由21.1%上升至21.4%,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GDP比值差距缩小0.021,我国区域板块发展平衡性显著增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战略政策处处长卢伟说。
挖笋、采茶、种地、做菜……镜头里的沈枝丹记录着真实的乡村生活,其中一条以春笋为主题的视频点赞量超50万,视频里的家乡特产也被很多人“种草”。
2018年初,沈枝丹回到家乡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乡,开始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乡村生活。如今,她全网粉丝近4500万,视频观看超10亿人次。她和团队已开发推出浦城桂花红茶、松溪百年蔗红糖等50多种特色农产品,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一批批有知识、懂科技、会经营的青年大学生、城市白领等返乡入乡创业,带着新理念新模式扎根乡野,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活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习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要坚持从国情出发,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十四五”以来,我国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项重点工作,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战略,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一幅协调发展的城乡新画卷徐徐展开。
5年来,我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基本取消,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截至2024年底,全国121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和350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已基本完成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就业,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200万人。
一批有力度、有温度的民生政策举措,托起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义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等在农村深入实施。2199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95%以上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2024年末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路,行政村5G通达率超过90%,更多农村居民实现“出门就上车、村口取快递”。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渐成趋势,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营收达18万亿元左右。“十四五”期间,支持各地建设2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98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每年都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1降到2024年的2.34∶1,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张海鹏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以县域为抓手,统筹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关键进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各地“文博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和文化的魅力。今年暑期,博物馆再迎“泼天流量”,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3.0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人重视认知边界的拓展、文化素养的提升、审美能力的培养、精神世界的丰盈,这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标志。”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朱承表示。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十四五”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5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140万亿元左右。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大国、第一人力资源大国地位,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建成全球数量最多的5G基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大量涌现,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升,精神面貌更加昂扬。
承载着精神文明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国已建成公共图书馆超3300个,文化馆、博物馆超1万家,实现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90%以上博物馆免费开放。
中国发展全球瞩目,越来越多的国家学习借鉴中国方案、中国经验。网剧、网文、网游等文化“新三样”在海外影响甚广,《哪吒之魔童闹海》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位,《黑神话:悟空》以中式美学带给全球玩家独特体验。“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2024年外国旅客入境量增长96%,彰显强大吸引力。
020-88888888